【夏牛望春風】第3集:End of Thib’s ERA、選秀前小感


收藏
留言





有個NBA教練,在受邀為當地棒球隊開球時,他在開球的前幾天,請工作人員買了好多棒球,然後借用了投手丘,花了一個多小時,在50英呎到60英呎處前後來回不停地投球練習,好讓他能夠在開球時投出他自己覺得經過努力的一球;有個NBA教練,在他接受教練職的時候,推掉了一個可能的姻緣,說「如果我要在這個聯盟擔任教練,我將沒有空間留給另外一個人。」。




(經過苦練後的開球結果看這裡)

當公牛被少了Kevin Love、Kyrie Irving處於極差狀態的騎士給淘汰同時,上面這兩個故事的共同主角會被炒魷魚的命運,就已經決定,所以我們也無從去驗證Woj當初在系列賽第三戰公牛打贏時,那個炸出來「公牛無論季後賽結果如何,都會炒掉Thib」的消息是否真的可信;而公牛接著找來Fred Hoiberg,個人認為確實是最好的一個接續方案,接著聘請Jim Boylen擔任首席助理教練,也讓人對於新的教練團產生期待。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較於Thib充滿感激表示自己沒有任何遺憾的發言,我對於公牛老闆在記者會的發言,還有公牛制服組的許多處置,感到相當地不爽,畢竟Thib對於公牛來說,也許確實有他作得不好的部分,但是當今天許多人在討論公牛時,都以公牛是一個「穩定的東區前段強隊」作為前提,然後去討論公牛這幾年來如何地無法更上一層樓、需要把教練換掉時,卻忘記這個前提並非理所當然,而是由Thib這幾年來帶領著(不管陣容少掉多少人的)公牛建立的;回到2010年三王合體後,在開季前,Derrick Rose的MVP宣言被當作笑話,公牛在各家的排名也都是在東區第三到第六間,大概是52勝到43勝間,而在2012年開季前,沒有Rose的公牛又被怎樣看待,在2013年Rose倒下、而Loul Deng被交易後,公牛又怎樣讓球迷願意進場看他們拼鬥?

撇開情緒,我們還是來回顧跟展望一下Thib還有Hoiberg,也在文章的最後、選秀會前,來簡單談一下公牛在選秀會上的需求。

一、Thib常被人忽略的培育球員才能

Thib很會帶防守這點毋庸置疑,但他在培育球員這方面的才能跟功績,往往被大家對他用兵調度的印象(姑且不論正確與否)給蓋過去,我們來條列一下:

1、他帶兵的第一年,Rose從一個一線尾的控衛,直接變成MVP。

請繼續往下閱讀


2、Deng從一個不錯的小前鋒,變成all-star。



3、Joakim Noah從一個不錯的防守型中鋒,到NBA第一隊、MVP候選人跟all-star。



4、Omer Asik從一個二輪的中鋒變成千萬合約的先發中鋒。



5、Kyle Korver的防守增強後,成為老鷹攻防兩端的關鍵。
6、Taj Gibson成為年度最佳第六人強力候選人。
7、John Lucas從乏人問津到可以簽下複數年約。



8、Marco Bellineli從一個弱隊替補後衛變成冠軍隊的重要輪值。



9、Nate Robinson從底薪球員到複數年合約。



10、D.J.Augustin從被季中釋出到複數年合約。



11、Jimmy Butler從一輪尾巴到all-star、最佳進步球員跟頂級合約。

另外Aaron Brooks、Tony Snell跟E’Twuan Moore看起來也將會加入這個行列,他雖然給人很不愛用替補球員跟新人的印象,但是公牛的輪值球員很多根本本來連輪值球員的評價都不到,而許多球員在離開公牛後,都十分地感謝Thib對他們在籃球路上的提升跟栽培。

二、保守之外,還要加上被給予的選擇少跟容錯率低

從現象上來看,Thib的調度確實偏向保守,但是正如同我不會去苛責今年季後賽David Blatt的騎士一樣,我認為關於Thib的調度也必須要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包含著球隊陣容、上層給予的壓力。

首先,在2010-2012年球季,也就是Rose還有正常出賽、陣容完整的兩年,公牛幾乎都是保持10人輪替,一方面也是當時的Rose、Taj跟Asik還在領新人約,公牛有較多的薪資餘裕可以補強替補陣容;而當Rose開始進入到他的超級大約、卻也是無法正常出賽的2012-2013年球季,除了沒有Rose之外,公牛幾乎拆掉了整組替補陣容,Ronnie Brewer、C.J.Watson、Asik、Korver,而補給Thib的Kirk、Marco跟Nate三個人薪資加起來,只有上面這組陣容的一半,此外在選秀會上也選了才大一、還需要長時間養成的Teague,所幸Thib在這季就已經把Jimmy養成到可以直接頂上先發的等級;至於在先發還有這些人之外,公牛的球員有誰?Nazr Mohammed、Malcolm Thomas、Daequan Cook、Louis Amundson、Vladmir Radmanovic。

到了2013-2014年球季,這次換Taj離開新人約,公牛讓Nate、Marco走人,補進了Mike Dunleavy、Snell,開季公牛一開始給Thib的就是一組8人輪值陣容,結果Rose受傷後接著Kirk受傷剩下6個人,公牛被迫要揠苗助長地讓Teague打先發,然後慘不忍睹,接著就是DJA的傳說,但是公牛制服組這時候又把Deng送走,公牛從季初就有點緊的8人輪值變成7人輪值,在這7人輪值以外的球員則是Nazr、Jimmer Fredette、Tornike Shengelia、Cartier Martin、Mike James跟Murphy。

在本季,帳面上看來確實人手充足,但如果我們細數公牛整季面臨的狀況,整個例行賽公牛都有不同階段、必須去處理的問題,光是本季預定的先發陣容五人組,就只有21場共同上陣,而公牛本季曾經用過21種先發陣容,而除了先發陣容外,只有一組陣容有到10場,我們如果拿最多的兩組先發陣容的場次來作比較,騎士有52場、勇士有66場、老鷹有60場、火箭有35場、巫師有48場、灰熊有48場、快艇有70場,也就是在東西兩邊晉級到準決賽的8隻球隊中,公牛整季的陣容變異性是最大的;當然,Thib自己本身的調度絕對有他保守的成份存在,但這些保守,到底有多少是來自於他本身的選擇,有多少來自於他的選項本來就受限?此外,在這整季,從開始媒體就在新人使用、戰績能否穩居東區前二乃至於球員上場時間,還有針對公牛一些意外的敗戰出現時,給予較前幾季更大的壓力。

不過我這邊倒是不會去反過來指摘制服組當初送走Korver、不跟進Asik、選Teague、送走Deng,乃至於許多文章提到的,聘用Jen Swanson擔任運動傷害控制的決定者─包含上場時間、能否上場跟練球─的種種決定,畢竟這些動作都有其合理性─就連當初選Teague而不選謠傳中Thib跟他當時首席助理教練中意的Draymond Green,以當時的陣容來說,選Teague來培養確實是不錯的,而Teague在第二季開始前的Summer League中確實有顯著的長進,但是Rose跟Kirk的接連受傷,讓實際上至少還需要一季養成(他被選進來時也才19歲)的他,必須頂上火線打先發;至於Swanson的聘用,我個人一直也是抱持著正面評價,畢竟運動員的各種健康因素,的確是需要有專人來控管,將運動科學的關於身心健康方面的專業,不論教練個人抱持的觀念為何,丟給教練來全權負責都非妥善之策。

Thib其實在這幾季都有一直嘗試帶入新的戰術體系,尤其在攻擊方面,包括2011-2012年在”RIP” Richard Hamilton加入後,Thib加快進攻節奏、也讓RIP更多地擔任Secondary Ball-Handler,2013-2014年球季的熱身賽,Thib導入Read and React、更多隨機空手跑動跟小組配合的體系,2014-2015球季的熱身賽,公牛在弱邊的走位配合更是堪稱眼花撩亂,只是公牛進攻體系能否轉變最關鍵的人物卻都沒有辦法好好地驗證這些改變是否奏效;Thib跟公牛高層最後的不歡而散只是公牛這幾年的無解命運放大後的結果,輸給少了Love的騎士總必須要有人負責,Thib沒有做錯什麼,制服組也沒有做錯什麼(如果的要說什麼,炒掉Adams沒有再補進助理教練人選,也許是可以爭執的點),但是如果你要拿制服組來負責,勢必就要有因應的陣容變革,加上在最後的這幾個月,諸多媒體的報導都傾向將矛頭指向整個高層─包含公牛老闆,讓這個緣份沒有好聚好散。

發佈留言